把握好时度效为“十四五”开好局起好步

发布时间:2020-12-25 浏览量:8059 点赞: 7 收藏

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的开局之年,也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、贯彻新发展理念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第一年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,要确保“十四五”开好局,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。我们要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继续巩固短期稳增长的成效,实施精准有效宏观政策,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,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的宏观基础。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,注重需求侧管理,打通堵点,补齐短板,贯通生产、分配、流通、消费各环节,形成需求牵引供给、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,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。

宏观经济政策要把握好时度效,使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

宏观经济政策的“时”和“度”就是相机抉择,及时但不过度,不搞急转弯,努力做到精准有效。也就是说,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、稳定性、可持续性,让市场可预期、可适应,更好地发挥宏观政策的引导作用。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,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,合理把握宏观调控节奏和力度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、更可持续,保持适度支出强度,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,在促进科技创新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、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,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,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、合理适度,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,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。

宏观经济政策的“效”则体现在两个方面:一方面,宏观经济政策要精准有力,发挥出“高效能”,真正急市场社会所急。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,完善减税降费政策,强化普惠金融服务,继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。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,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。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,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,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机制和政策,更加注重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,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抓好农业生产,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。加强污染防治,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。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,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,持续改善人民生活。另一方面,要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。既要使经济恢复持续有力,又要防止出现新的不平衡和风险。这就要求宏观政策及时有力但不过度,保持政策的战略定力。

改革开放要把握好时度效,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内生动力

构建新发展格局,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,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,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。把握改革开放的时度效,就是既要加紧深化改革、适时适度扩大开放,更要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,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。

在改革方面,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,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;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,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,健全现代企业制度,完善公司治理,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;放宽市场准入,促进公平竞争,保护知识产权,建设统一大市场,营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营商环境;健全金融机构治理,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,提高上市公司质量,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;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。

在开放方面,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,大力提升国内监管能力和水平,完善安全审查机制,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。从改革与监管的实效看,要在完善市场基础制度上下功夫,特别是要在建立完善公平竞争制度上取得突破,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。反垄断、反不正当竞争,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。继续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,但要健全数字规则、规范行为;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、数据收集使用管理、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;加强规制,提升监管能力,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;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。

解决一些重大急迫问题要把握好时度效,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良好内外环境

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急迫且至关重要,要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。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,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;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,发挥好重要院所高校国家队作用;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,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,支持北京、上海、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;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,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,加快国内人才培养,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,规范科技伦理等。

产业链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,要尽快做实锻长板、补短板,显著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,尽快解决一批“卡脖子”问题,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,搞出更多独门绝技;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,强化共性技术供给,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。

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,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的需求支撑。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、储蓄、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,主要重点是:在扩大消费方面,要把重点放在促进就业、完善社保、优化收入分配结构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上,显著提高扩大消费的内生动能。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,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,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,合理增加公共消费。在扩大投资方面,要发挥好投资在优化供给结构、增强发展后劲上的关键作用。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、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,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,大力发展数字经济,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。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,实施城市更新行动,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,建设现代物流体系。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,统筹好产业布局,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。另外,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,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,做好碳达峰、碳中和工作,也十分紧迫而重要,都要做到起步稳实、精准有效。

〔作者系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、教授〕